15家旅游度假区确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北戴河在列******
中新网1月11日电 据文旅部网站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经有关省(区、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推荐,文化和旅游部按程序组织认定并完成公示,确定以下15家旅游度假区为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图片来源:文旅部网站截图1.河北省 秦皇岛市北戴河度假区
2.上海市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
3.江苏省 常熟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
4.浙江省 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
5.浙江省 鉴湖旅游度假区
6.江西省 新余市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度假区
7.江西省 赣州市大余县丫山旅游度假区
8.山东省 烟台金沙滩旅游度假区
9.山东省 荣成好运角旅游度假区
10.河南省 三门峡市天鹅湖旅游度假区
11.湖北省 神农架木鱼旅游度假区
12.湖南省 岳阳洞庭湖旅游度假区
13.广西壮族自治区 大新明仕旅游度假区
14.四川省 宜宾蜀南竹海旅游度假区
15.陕西省 商洛市牛背梁旅游度假区(完)
柴达木盆地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释放“链式”效应****** 中新网西宁1月11日电 (李隽)11日,记者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获悉,2022年以来,该州聚焦规划引领、错位发展、一体推进和多能互补,持续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稳中求进,清洁能源生产和清洁能源消纳呈现“双轮驱动”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链释放“链式”效应。 截至目前,该州新能源产业装机总规模达到1207万千瓦,在建大基地项目750万千瓦,在建市场化项目1100万千瓦。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水电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风资源居全国前列,可用于光伏、风电建设的荒漠化土地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基地。其中地处柴达木盆地的海西州年平均光照3000小时以上,是中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据悉,该州制定《海西州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海西行动方案》,确立全州风电光伏装机至少达到3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均须超出全省平均水平目标。对标4条特高压电源基地,依托“风光”和土地资源,厘清每个新能源园区的空间边界和整装开发片区,加快交通设施、电力走廊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新能源企业“拎包入住”。 依据海西州经济发展布局和区域资源优势,设立新能源发电集群产业分链、光伏装备制造产业分链、风电制造产业分链、新型储能电力系统产业分链、零碳产业园分链等7条分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开发,明确清洁能源各产业链发展方向,形成错位互补的发展格局。 海西州坚持“源网荷储”一体化推进,优化整合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构建“以荷定源”“负荷先行”“荷源一体”等“源网荷储”一体化就地就近消纳发展模式,使新能源变成产业项目的招商配置资源,让清洁能源在产业发展中真正发挥出链式效应。 该州统筹把握清洁能源发展特征,利用常规电源,合理配置储能,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实现风光热储、风光水储、风光火储协同发展,提高电源质量水平,为能源供需提供保障。目前,中广核、鲁能等重大光热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